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陈璐 通讯员 袁泉 青岛报道 杨新建,青岛供电段莱西北接触网工区工长,他和工友们担当着潍莱高铁供电线路的维护工作。 验收场上的“最强大脑”。今年8月份,潍莱高铁正式转入联调联试。自那时起,杨新建和工友们近1个多月没有回家,白天上道,在线路上奔波,徒步巡检、弯腰测量、下蹲检查、标注线索,像“绣花女”一样心灵手巧,不知疲倦。他总是习惯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随身的记录本上,事后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交流探讨;晚上回到工区翻规章,一点一点琢磨。就这样,他很快掌握相关的业务技能,带领工友们及时解决各类问题400余项,确保了设备质量优良。 毫米间的“较真”。高铁接触网线路架设在距离线路8米的高空之上,长长的线索用一条条吊弦固定。在高铁线路联调联试最紧要的阶段,杨新建和工友们精细调整,标准导高5300毫米,其误差必须控制在0.5毫米内。因为一旦吊弦长度过短,引起导高超过限界标准,高铁列车通过时,受电弓会和接触线出现短暂的分离,从而产生电火花烧损列车取流设备。为此,杨新建和工友们利用车梯站在8米的高空,用标准的力矩扳手紧固着每一处螺栓,仔细的调整每一处线索的长度,回到地面后,他又用电子测量仪来来回测量参数,有时还要爬上高空查看线索水平坡度。1公里线路,500多条吊弦,杨新建和工友们要来回蹲起800多次甚至更多。 明察秋毫除“死角”。潍莱高铁临近开通,杨新建和工友们要对整条线路平推2到3次,不放过任何设备隐患。在高铁接触网每一颗支柱靠近线索的地方,有一处“死角”,是一条手掌长度的电气连接线,从外观上看很难发现其隐患,如果不能及时排查,将会影响高铁列车正常运行。杨新建和工友们经过每一处支柱时,必须打开原有的螺栓,对这处“死角”的里里外外进行仔细检查,检查无误后再将螺栓紧固,并涂抹防松脱的特制胶水,防止再次出现隐患。目前,他们已经处理了类似问题100多处,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良好。 |
手机版|学习积分|美路科技培训学习平台 备案号:鲁ICP备18021794号
GMT+8, 2024-12-23 04:20 , Processed in 0.082789 second(s), 14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