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周末 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了 寒潮、暴雪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全国各地像约好了一起下雪 悄悄问一句:你被冻哭了吗? 风雪来袭 铁路人逆行而上 战风雪,保畅通 一起看看铁路人的最美风雪照 ↓↓↓ 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 11月4日,为积极应对降雪大风恶劣天气给行车带来的不利影响,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前发布预警通知,启动应急预案,以雪为令,见雪上岗。 乌鲁木齐电务段组织干部职工加大对道岔设备的除雪、检修和保养力度,重点攻克尖轨、滑床板、道岔锁闭装置部件上的积雪和冰块,确保信号设备平稳运用。 摆风亮 摄 乌鲁木齐工务段成立10组清雪突击队,出动清雪人员300人次,对345组道岔进行不间断破冰除雪,全力确保列车运行安全。 济南局集团公司 11月7日一早,济南地区大雪纷飞。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坚守全时段,覆盖全岗点,与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展开正面交锋。 周瀛初 摄 济南西机务段紧邻京沪铁路线上行始发站,运输量大,发车点密,保证线路畅通无阻是当务之急。咽喉道岔处,在穿红色马甲的防护员指引下,活跃着一个个穿黄色马甲的扫雪队员,清扫、涂油、检查保养……号子声中,雪花四溅。忙碌的身影奔走在风雪中,不间断式清雪除冰,为列车打通顺畅的路径。 郭兴伟 张逸炜 摄 济南西站干部职工不间断做好扫雪除冰工作,保障旅客出行安全。 刘建新 摄 淄博车务段管内干部职工以雪为令,对各咽喉道岔区的积雪进行清扫、喷涂防冻液,确保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,保障运输安全畅通。 太原局集团公司 张晋彤 摄 11月7日凌晨,华北地区普降大雪。太原车辆段动车所值班人员连夜对所内46个连接线道岔进行及时清扫,确保动车组出入库安全正点。 李睿 摄 大同南站以雪为令启动应急预案,干部职工立即成立“党员突击队”“团员突击队”突击除雪,雪一刻不停,人一刻不撤。 朱灿 摄 太原北站快速响应,立即启动寒流预案,加强运输生产工作,并组织职工连夜进行除雪作业,确保列车运行安全。 西安局集团公司 张赢弘 李亦卓 摄 宝鸡供电段加强雨雪安全盯控,迅速启动寒潮天气应急预案,遇有暴雪天气及时出动车辆巡查设备。 钟翰林 摄 为保障恶劣天气下运输生产平稳有序,西安西站从应急指挥、除雪打冰、旅客运输三方面入手,全力确保冬煤运输与旅客乘降平稳有序。 景新华 摄 绥德工电段开展扫雪除冰工作,紧盯现场作业安全,仔细检查设备薄弱处所,及时处置各类病害。截至目前,扫雪除冰共出动187人次。 禹静 摄 为保障浩吉铁路煤炭运输安全畅通,延安运营维修段采取有力措施,密切关注天气及线路积雪情况,组织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查,重点做好积雪清扫,切实保障雨雪天气货车运行平稳有序。 沈阳局集团公司 受东北冷涡及地面气旋强烈发展影响,11月6日以来,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多地出现雨雪寒潮天气,内蒙古东部地区积雪深度达到22厘米。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快速反应,组织干部职工昼夜奋战、抗击风雪,全力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和铁路运输秩序。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,为防止降雪对电煤运输造成影响,沈阳局集团公司组织通辽站、通辽工务段等沿线铁路单位近千名职工对霍林河站、通辽站等重要车站171组道岔进行不间断除雪,全力保障电煤通道运输畅通。 雨雪寒潮天气极易造成铁路供电接触网覆冰。沈阳局集团公司未雨绸缪,11月6日晚以来,沈阳、通辽、锦州等机务段先后出动刮冰机车、刮冰动车组101列,对京哈、沈山、沈大等普速铁路,京哈、长珲、喀赤等高速铁路进行24小时不间断除霜作业。 沈阳、锦州等供电段组织52台接触网抢修车、千余名抢修人员上线作业,主动应对可能出现的接触网覆冰,全力确保铁路供电畅通。 降雪寒潮天气导致多处铁路道岔等设备积雪结冰,沈阳局集团公司组织上万名一线职工利用除雪铲、风力吹雪机等设备,对线路的道岔、信号等设备进行不间断除雪除冰,并采取组织人员添乘机车、徒步检查等方式,不间断地进行设备检查,确保使用状态良好。 通辽、白城、阜新等工务段组织干部职工成立除雪小分队,昼夜奋战,顶风冒雪坚守在除雪一线,对线岔关键部位进行彻底清扫,全力确保线路畅通。 通辽、沈阳、长春等站在关键处所铺设防滑垫,随时清扫站台积雪。大连、山海关、本溪等站安排专人引导旅客有序购票进站。同时,各车站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动态增加旅客进站、安检通道。长春、长春北、吉林等站增设可移动式红外线测温仪,加快旅客进站速度。 冰雪之下,暖流涌动 为这些最美风雪照 素材:《人民铁道》报业有限公司山东、陕西、山西、辽宁、新疆记者站(济南、西安、太原、沈阳、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)、济南西机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字:李锡秉 江雨 胡大鹏陈建宇郭晓晨 杨昱恬 宋丹 田涛 徐冠嵩 李峰 李怡 孙晓晨韩庆潇 刘健楠 摆风亮 编辑:苏凡 |
手机版|学习积分|美路科技培训学习平台 备案号:鲁ICP备18021794号
GMT+8, 2024-12-22 01:23 , Processed in 0.093546 second(s), 15 queries .